流量劫持技术详解
2014-06-10 09:28:35   来源:互联网   评论:0 点击:

流量劫持,这种古老的攻击沉寂了一段时间后,最近又开始闹的沸沸扬扬。众多知名品牌的路由器相继爆出存在安全漏洞,引来国内媒体纷纷报道。...

流量劫持,这种古老的攻击沉寂了一段时间后,最近又开始闹的沸沸扬扬。众多知名品牌的路由器相继爆出存在安全漏洞,引来国内媒体纷纷报道。只要用户没改默认密码,打开一个网页甚至帖子,路由器配置就会被暗中修改。互联网一夜间变得岌岌可危。

攻击还是那几种攻击,报道仍是那千篇一律的砖家提醒,以至于大家都麻木了。早已见惯运营商的各种劫持,频繁的广告弹窗,大家也无可奈何。这么多年也没出现过什么损失,也就睁只眼闭只眼。

事实上,仅仅被运营商劫持算是比较幸运了。相比隐匿在暗中的神秘黑客,运营商作为公众企业还是得守法的,广告劫持虽无节操但还是有底线的。这不,能让你看见广告了,也算是在提醒你,当前网络存在被劫持的风险,得留点神;相反,一切看似风平浪静毫无异常,或许已有一个天大的间谍潜伏在网络里,随时等你上钩 —— 这可不是弹广告那样简单,而是要谋财盗号了!

我会被劫持吗?

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观点:只有那些安全意识薄弱的才会被入侵。只要装了各种专业的防火墙,系统补丁及时更新,所有的密码都很复杂,劫持肯定是轮不到我了。

的确,安全意识强的自然不容易被入侵,但那只对传统的病毒木马而已。而在流量劫持面前,几乎是人人平等的。网络安全与传统的系统安全不同,网络是各种硬件设备组合的整体,木桶效应尤为明显。即使有神一样的系统,但遇到猪一样的设备,你的安全等级瞬间就被拉低了。现在越来越流行便宜的小路由,它们可是承载着各种网上交易的流量,你能放心使用吗?

即使你相信系统和设备都绝对可靠,就能高枕无忧了吗?事实上有问题的设备并不多,但出问题的事却不少,难道其中还存在什么缺陷?没错,还遗漏了最重要的一点:网络环境。

如果网络环境里有黑客潜伏着,即使有足够专业的技术,是在所难逃了,敌暗我明,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圈套。

当然,苍蝇不叮无缝的蛋。有哪些隐患导致你的网络环境出现了裂缝?太多了,从古到今流行过的攻击方式数不胜数。甚至可以根据实际环境,自己创造一种。

现在回忆下尝试过的劫持案例。

上古时代:

  • Hub 嗅探
  • MAC 欺骗
  • MAC 冲刷
  • ARP 攻击
  • DHCP 钓鱼
  • DNS 劫持
  • CDN 入侵

中世纪:

  • 路由器弱口令
  • 路由器 CSRF
  • PPPoE 钓鱼
  • 蜜罐代理

工业时代:

  • WiFi 弱口令
  • WiFi 伪热点
  • WiFi 强制断线
  • WLAN 基站钓鱼

Hub 嗅探

集线器(Hub)这种设备如今早已销声匿迹了,即使在十年前也少有人用。作为早期的网络设备,它唯一的功能就是广播数据包:把一个接口的收到的数据包群发到所有接口上。且不吐槽那小得惊人的带宽,光是这转发规则就是多么的不合理。任何人能收到整个网络环境的数据,隐私安全可想而知。

嗅探器成了那个时代的顶尖利器。只要配置好过滤器,不多久就能捕捉到各种明文数据,用户却没有任何防御对策。

防范措施:还在用的赶紧扔了吧。

 

这种设备目前唯一可用之处就是旁路嗅探。利用广播的特性,可以非常方便分析其他设备的通信,例如抓取机顶盒的数据包而不影响正常通信。

MAC 欺骗

交换机的出现逐渐淘汰了集线器。交换机会绑定 MAC 地址和接口,数据包最终只发往一个终端。因此只要事先配置好 MAC 对应的接口,理论上非常安全了。

不过,很少有人会那么做,大多为了偷懒,直接使用了设备默认的模式 —— 自动学习。设备根据某个接口发出的包,自动关联该包的源地址到此接口。

然而这种学习并不智能,甚至太过死板,任何一个道听途说都会当作真理。用户发送一个自定义源 MAC 地址的包是非常容易的,因此交换机成了非常容易被忽悠的对象。只要伪造一个源地址,就能将这个地址关联到自己的接口上,以此获得受害者的流量。

不过,受害者接着再发出一个包,绑定关系又恢复原先正常的。因此只要比谁发的频繁,谁就能竞争到这个 MAC 地址的接收权。如果伪造的是网关地址,交换机就误以为网关电缆插到你接口上,网络环境里的出站流量瞬间都到了你这里。

当然,除非你有其他出站渠道,可以将窃取的数据代理出去;否则就别想再转发给被你打垮的真网关了,被劫持的用户也就没法上外网。所以这招危害性不是很大,但破坏性很强,可以瞬间集体断网。

防范措施:机器固定的网络尽量绑定 MAC 和接口吧。貌似大多数网吧都绑定了 MAC 和接口,极大增强了链路层的安全性。同时,独立的子网段尽可能划分 VLAN,避免过大的广播环境。

 

大学里见过千人以上还不划分 VLAN 的,用一根短路网线就可以毁掉整个网络。

MAC 冲刷

之前说了集线器和交换机的转发区别。如果交换机发现一个暂时还未学习到的 MAC 地址,将会把数据包送往何处呢?为了不丢包,只能是广播到所有接口。

如果能让交换机的学习功能失效,那就退化成一个集线器了。由于交换机的硬件配置有限,显然不可能无限多的记录地址对应条目。我们不停伪造不重复的源地址,交换机里的记录表很快就会填满,甚至覆盖原有的学习记录,用户的数据包无法正常转发,只能广播到所有接口上了。

防范措施:还是 MAC 和接口绑定。一旦绑定,该接口只允许固定的源地址,伪造的自然就失效了。当然,好一点的交换机都有些策略,不会让一个接口关联过多的 MAC 地址。

 

曾经在家试过一次,捕捉到小区内用户上网的流量。不过伪造包发的太快,~15万包/秒,更致命的是发错目标地址,发到城域网准入服务器上,导致工作人员切断了整个小区半天的网络... 所以必须得选一个 VLAN 内的、并且实际存在的地址做为目标 MAC,以免产生大量的数据风暴。

ARP 攻击

这种攻击大家几乎都听出老茧了,即使不懂电脑的人也知道装个 ARP 防火墙保平安,其危害之大可想而知。

简单的说,ARP 就是广播查询某个 IP 对应的 MAC 地址,在用这个 IP 的人回个声。知道这个 IP 对应的 MAC 地址,就可以链路通信了(链路层只能通过MAC地址通信)。

如果有人冒充回复,并抢在正常人之前,伪造的答案也就先入为主。IP 被解析到错误的地址上,之后所有的通信都被劫持了。

事实上,早期的系统还有个更严重的BUG:直接给用户发送一个 ARP 回复包,即使对方从没请求过,系统也会接受这个回复,并提前保存里面的记录。这种基于缓存的投毒,让劫持成功率更上一层楼。

防范措施:由于这种攻击太过泛滥,以至大部分路由器都带了防 ARP 攻击的功能。客户端的 ARP 防火墙也数不胜数,似乎成了安全软件的标配。当然,系统也支持强制绑定 IP 与 MAC 的对应,必要时可以使用。

 

很多教程都是用 Wireshark 来演示,事实上当年有一款叫 Iris 的软件非常好用,可以修改封包再次发送,用它可以很容易搞明白各种攻击的原理。不过N年没更新了还不支持64位的。

DHCP 钓鱼

现实中,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配置网络参数,或者出于方便,让网络系统自动配置。出于这个目的,DHCP 服务诞生了。

由于没有配置IP地址、网关、DNS 等,在网络上是寸步难行的,因此首先需要从 DHCP 那获得这些。然而,既然连 IP 地址都没有,那又是如何通信的?显然,只能发到广播地址(255.255.255.255)上,而自己则暂时使用无效的IP地址(0.0.0.0)。(事实上,链路层的通信只要有 MAC 地址就行,IP 地址已属于网络层了,但 DHCP 由于某些特殊需要使用的是 UDP 协议)

因为是发往广播,内网环境里的所有用户都能听到。如果存在多个DHCP服务器,则分别予以回复;用户则选择最先收到的。由于规则是如此简单,以至于用户没有选择的余地。

尚若黑客也在内网里也开启了 DHCP 服务,用户收到的回复包很可能就是黑客发出的,这时用户的网络配置完全听天由命了,不想被劫持都难了。

防范措施:如果是用网线上网的话,最好还是手动的配置。当然,管理员应该严格控制 DHCP 回复的权限,只允许交换机特定的接口才有资格发送回复包。

 

只要是这类提问/抢答模式的,都面临被冒充回答的风险。很多原理都类似。

DNS 劫持

如同 ARP 将 IP 解析成 MAC 地址 一样,DNS 负责将域名解析成 IP 地址。作为网络层的服务,面对的用户更广泛,当然面临的风险也大的多。一旦遭到入侵,所有用户都倒霉了。近些年的重大网络事故无不和 DNS 有关。

DNS 服务一旦被黑客控制,用户发起的各种域名解析,都将被暗中操控。将正常网站解析成黑客服务器的 IP,并事先开启了 HTTP 代理,用户上网时几乎看不出任何破绽;而黑客则获取到所有访问流量,各种网站账号信息都将一览无余。

由于 DNS 服务器的重要性,现实中通常有着较高的安全防护,想入侵它系统不是件易事。但实际未必如此兴师动众,一些 DNS 程序本身就存在着设计缺

相关热词搜索:劫持 路由器

上一篇:如何避免路由器遭攻击
下一篇:谈谈流量劫持的危害

分享到: 收藏
iTechClub广告